#古籍里的历史#
本文论述的苏北地区指的是淮河以北的江苏北部,行政区域主要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及盐城的部分地区。苏北地区处于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东濒黄海,南临淮河,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发源于沂蒙山南麓的沂河、沭河、泗水从北向南,发源于河南境内的濉河、汴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苏北地区,是淮河的重要支流。苏北地区的地势总体上较为低平,为坦荡的平原地区,黄河河道数度南徙,特别是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改道南泛,夺泗入淮,淮河水系被完全扰乱,苏北地区形成大面积的黄泛区,旧有的湖泊消失,同时形成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等湖泊。
《史记·夏本纪》:“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蓺。……其田上中,赋中中。……浮于淮泗,通于河。”[1]苏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即是多种文化交流融合之地。夏商周三代,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域王权国家将对夷人的征伐和向东方的扩张作为其主要方向和发展策略,在蛮夷戎狄当中,“只有东夷早在战国末年就已完全被华夏族融合或同化”[2]。苏北地区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不断征战、融合、交流、迁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明。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