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江西境内挖出一个明代古城门!江西的古城门有多少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风景独好》




一座古城门

凝聚璀璨历史


今年3月
饶州古城鄱阳县在饶州街道沿河路
实施城市改造工程时
不经意间挖出带有铭文的古城砖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历时6个月
对现场进行考古发掘
确认为
我省境内当前最为清晰完整的明代城门
即鄱江门遗址
遗址呈现饶州古城从宋元时期
到近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
印证了文献对古城的记载
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暂时存放在鄱阳县博物馆的明代城砖。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针对鄱江门遗址考古初期成果,近日,上饶市鄱阳县文广新旅局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专家论证会。该院研究员张文江等文物专家在会上表示,鄱江门遗址揭示了较为清晰完整的墩台、门道、墙体、慢坡等建筑结构,以及清晰的地层和遗迹关系,是鄱阳成为万里茶道、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生动体现,也是鄱阳湖成为古代东西、南北航运中心的有力见证。


在此基础上,我省文物专家还将系统开展饶州古城考古调查,逐步开展城门、城墙、护城壕、道路、衙署等相关遗存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深化饶州古城的学术研究和考古价值认知,推进古城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目前,上饶市鄱阳县已暂停城市改造工程施工,封闭遗址现场,待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台遗址保护方案后,再相应优化施工方案,为文物“让路”。



▲鄱江门遗址发掘现场。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鄱江门遗址出土的古城砖大部分为明代铭文城砖,少量为残损的宋代城砖。这些城砖刻有不同年份的制砖工匠、监砖官员、担保人及建筑年代、建筑地点等信息如“饶州府鄱阳县提调官县丞张翔”“司吏淳清”“主簿房秉正”“人户熊和”,以及“总甲首刘间昌”“甲首吴德成”“小甲首黄信佰”“造砖人夫程学三”等。

据介绍,这些铭文城砖大小、规格基本一致,但种类不同,且来自不同的府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清代同治版《鄱阳县志》等史料记载,公元1361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克江州(今九江)后,统辖鄱阳湖周边府县,登鄱江门城楼接见当地父老乡亲,敕命修葺城门,并征调城砖派烧任务。因此推断,这些铭文城砖是朱元璋下令烧造的。


▲明代城砖上的刻字,清晰可见。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城砖刻上制砖工匠、监砖官员、担保人等责任人名字的举措,是古代质量管理机制的一种体现形式,便于日后对责任事故进行认定,以保证建筑质量,杜绝贪腐和偷工减料等现象。这说明在元末明初的历史过渡时期,饶州府在朱元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清同治年间的鄱阳县治城廓图。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据了解,鄱阳于公元前221年建县,古称番(pó)邑、饶州,系中国最早设县的县治之一,是古饶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七县之会饶州府,景秀江南鱼米乡”之美誉。境内分布着1067个大小湖泊以及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有着“千湖之县”“中国湖城”等美名。



据鄱阳历代府志、县志记载,鄱阳于秦代建县之初,吴芮担任首任县令后,率民众在鄱阳始筑土城;三国吴周鲂任郡守时,于土城之东加筑砖墙;宋嘉定年间郡守史定之主持修筑水毁城墙,增建灵芝、朝天、永平(东门口)、鄱江(南门)、月波、滨州6座城门。此后历代曾修缮城门、城墙,其中明代4次进行修葺,清代中后期则屡毁屡修,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仅鄱江门及周边城墙残存,其他5座城门及城墙均被破坏殆尽,逐渐掩埋于地下。



人们都知道南昌是红色城市,但好似忽略了南昌也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城市。“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一句俚语,便是一张老南昌地形图。其中的“七门”,指的就是南昌的七座老城门。

七门主要包括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德胜门、永和门和顺化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进贤门


惠民门

广润门


章江门


德胜门


永和门


顺化门


从明代以后,豫章七门忠诚地守护了南昌500多年。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围攻南昌,由于城墙坚实高大,围城93天都未能破城。1926年北伐军攻打南昌时,两次攻城失败,最后用大炮攻破城门,古城门在这次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破坏。
炮火将古城墙化为废墟,失去了护城的价值,政府开始改建旧城。从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古老的南昌城墙被全部拆除,城门自然也不复存在。曾经可以代表南昌繁华的风情"七门",留给后人的只有不灭的记忆了。

城内景


说到古城门,还有一个地方少不了,那就是“江南宋城”赣州。

赣州最先有的五大城门为镇南门、百胜门、涌金门、建春门和西津门,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北门、小南门。20世纪30年代以前,赣州总共有七座城门。这七座城门至今还能看到的是建春门、北门、涌金门和西津门这四座。


建春门


现存的建春门


作为赣州最先有的五大城门之一建春门,于2004年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召开之际修复,与其码头浮桥也曾经是赣州水道重要码头。上个世纪,每日早晚开桥两次,每次一小时,过往船只穿流不息。江上铁驳“呜呜”,犹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令赣州沿岸声声汽笛震耳欲聋!


建春门及古浮桥


涌金门

涌金门除了为五大城门之一外,自宋朝以来,还一直是个赣州繁华码头之一。赣州发往北边的货物可以从章江、贡江的任意码头出发,而从北边过来的客与物,在溯赣江而上行了数日,又经十八滩惊险之后,往往是选择在这第一码头涌金门上岸的。所以,涌金门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交易旺盛,钱财广通,从这个意义上说,涌金门之名倒也取得名副其实。



涌金门再往北走一小段,便是八境台公园。


现存的涌金门


北门

现存的北门又叫“朝天门”,是为了辅助赣州原有城门的军事功能而增修的。现在位于龟角尾公园内。因城门城墙连接西津门城楼,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龟角尾八境台三江河合流景区,所以也成为一大景点。作为赣州人民日常休闲漫步的场所,紧密的融入了赣州百姓生活。


现存的北门


西津门

西津门是赣州古城的五大城门之一,城门滨临章江,城门外是渡江津口,故名西津门。西津门建有瓮城,城门有两重。



1932年,西津门作为主战场,两重城门在战争中被毁。现存的西津门,是位于瓮城的外重城门。1933年重建时,改建为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的三门洞碉堡式的城楼。西津门旁还建有炮城,炮城平面为不规则的半圆形,始建于咸丰四年(1854年)。


现存的西津门


城门,守护的不止是百姓的康乐太平
更是城市的文脉气韵
当多数老城门已然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我们依稀能从老照片和故事里
寻到它们旧时的风貌



来源:综合江西发布

编辑:杨可

二审:黄艳 曹菲 肖士维

终审:黄乃忠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