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592年12月,李如松率领四万六千明军,兵分三路,开赴朝鲜。其士卒分别来自于辽兵、明九边将士和南兵,乃当时明朝最精锐的部队,显示明朝抗倭的决心。在不足两个月内,很快就取得了平壤大捷的战绩,南兵作战尤为英勇。但李如松报功之时,佑护北兵,对南兵不公。在宋应昌的鼓捣下,南兵散布谣言,李如松被弹劾。不久,在碧蹄馆与日军遭遇,各有胜负,并未伤元气,但李如松失去了打仗的信心。加上天气变暖,不利骑兵作战。于是接受和谈之议,从此朝鲜战争进入封贡和谈时期。李如松回国后,长期闲住。后来受命为辽东总兵,却中埋伏战死。朝鲜对李如松始终心存感激之情,为他与兵部尚书石星共建武烈祠,长期祭奠。历代国王对李如松后裔皆予以特别关照,体现了他们世代对李如松的感戴之心。
明朝将领李如松(1549~1598),向来是研究明代抗倭援朝战争(1592~1599)的热点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经发表了十数篇文章,其中不乏很有见地的力作,即如王崇武、李光涛、方诗铭、文廷海等人的文...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