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故宫特展亮相昆山!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佚名 来源:《引力播新闻》

视频加载中...

今天(10月11日),随着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正式开馆,故宫博物院重磅特展《意主形从——清代宫廷戏剧展》也揭开面纱。99套珍藏于故宫的剧本、曲谱、戏衣、道具及其他与戏曲相关的文物,细述清代宫廷戏曲发展历程,展示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宫廷戏剧是中国戏剧史长河中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次清代宫廷戏剧展中,观众得以从珍贵史料中一窥昆曲穿越时空的魅力。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刘国梁介绍,昆山腔作为一种民间声腔,产生和形成阶段是在元末明初。清初内廷演剧沿袭明制,以昆山腔和弋阳腔为正统。康熙二十七年,洪昇《长生殿》脱稿,康熙三十八年,孔尚任《桃花扇》问世,这两部传奇巨作无论在内廷还是民间,均震撼人心,尤其《长生殿》传奇中《定情》《疑谶》《絮阁》等折在内廷久演不衰,使清初戏曲艺术创作达到顶峰,也推动了昆曲的繁荣。

梨园行有句谚语“宁穿破,不穿错”,特展中,一件件精美的中国戏剧服饰,如梦似幻,观众不仅由此穿越到当年宫廷戏台上活色生香的艺术世界,也感慨苏州织造手艺文化基因的强大。刘国梁介绍,清朝在江宁(南京)、苏州、杭州均设有“织造”,进贡精美绸缎交内务府所设的造办处“盔头作”,用以制作内府戏班所用的戏衣,多以棉、绫、罗、绸、缎、纱、缂丝等面料缝制,而戏衣主色的使用除了红、绿、黄、白、黑、紫、粉、蓝、湖、秋(古铜)十色外,还有些许杂色。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