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唱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灯光皮影六尺台,千古奇闻离合调。说的就是具有千年历史的通渭皮影戏。千百年来,通渭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在黄土地上演绎世间百态,唱尽苍凉悲欢。
通渭皮影戏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清乾隆年间,皮影戏在通渭非常盛行。通渭皮影戏唱腔优美,语言通俗,粗犷雄浑,尤其是在清嘉庆年间,民间艺人借鉴姊妹艺术并吸收民歌的艺术成分,丰富了唱腔,使其更具魅力。最初刻制影人、道具的原料以羊皮为主,富有制作精细、造型生动等特点。后改用牛皮刻制,设计与刻制工艺得到大幅度改进提高,唱腔也逐渐丰富,板式发展为慢板、流水板、飞板、道情、散板等五大类十三个板式,在美术制作和打击乐器等方面,更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经过民间艺人几百年来的不断创造和完善,通渭皮影戏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在过去文化表演艺术相对贫乏的岁月里...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