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美学与美育的角度对“石门坎现象”进行解析,发现英国传教士将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审美化、艺术化,以“先美育,后布道”,“先办学,后传教”等方式于艺术和审美活动中传播基督教,使宗教在浑然不觉间植入石门坎苗民的情感,进入苗民的生活。“石门坎现象”实为西方传教士传教目的下的一次美育操作。
前言
石门坎是贵州省威宁县西北与云南接壤的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位处乌蒙大山深处,天荒地绝,鸟道蚕丛。在文化版图上,这里曾是茅塞未开的地方,居住着“晦盲否塞”、“蠢如鹿豕”,靠“结绳刻木”记事的大花苗,以及少量的彝族和回族。和深处偏远大山中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一样,石门坎原本是一个极普通的村寨,而在20世纪初,随着英国传教士的到来,其逐渐成为了“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创办了乌蒙山...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