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 嬗递 广州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近代广州警务工作在众多南粤先贤倡导、实施洋务运动、维新变革过程中产生,在民国初期体系进一步完备,在治理社会治安、推进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镇压革命运动中也沦为黑暗统治的工具,成为以资为鉴的历史教训。 先行倡导建警 清末以前,中国一直实行司法与行政合一、军警一体的体制,警察没有形成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组织系统。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广州陈昭常等20名官绅设立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机构——西关巡警局。 1903年春,广东巡抚在小北飞来庙设广东巡警总局,为广州有警察之始 1905年在省河道设水巡总局,归水师提督管辖(图为水警登船执法) 1918年广州学习香港设立交警(图为1933年2月15日海珠桥通车当天出席仪式的交警摩托车队) “一城四警” 1903年春,广东巡抚在小北飞来庙设广东巡警总局,另广州城内旗人聚居地区设旗满巡警总局、在省会广州河段设立由水师提督管辖的水巡总局,加上原有的沙面租界巡捕房,形成“一城四警”格局,职权各自分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局四分五裂、动荡不定的局面。 孙中山首倡“公安局”为警察机构名称 1916 年 7 月 19 日,上海《申报》登载孙中山先生的演讲,第一次提出“公安局”这个机构名称,“掌管警察、卫生等项”。广州于 1921年 2 月成立市政厅,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在市政厅设公安、财政、工务、教育、卫生、公用六局,市长孙科首创“公安局”作为警察机构名称。后其他城市也以广州为蓝本,将“公安局”作为警察机构名称。 最早守护南海主权的警察 广东军政府成立初期,西沙驻岛水师因粮食和淡水供应中断而陷于困境,广东省城警察厅长陈景华自告奋勇,选派20名警员乘专轮赶赴西沙守护。 民国时期曾在南海巡守维护国家主权的“伏波”号木壳舰船 最早引进十指指纹技术 民国时期首任广东省城警察厅长陈景华率先在警察厅建立指纹档案,培训警务人员学习捺印十指指纹法(以前犯人画押时是单指,女为右二指)。 警员学习十指指纹捺印法 红色印记 英风长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情报保卫工作 人民公安诞生于对敌斗争的烽火中,源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情报保卫工作。“有了党,就有了情报保卫工作。”广州是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革命运动的中心。一批党的情报和保卫工作先驱,在广州开展工运、农运、兵运等工作过程中探索开展红色情报保卫工作,为捍卫党组织、保卫红色政权、护卫人民利益作出巨大贡献。 保卫第一次国共合作 取得抗争新警律事件胜利 1924年7月15日,在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州沙面数千工人和警察举行罢工,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不准中国人自由出入租界”的“新警律”,罢工坚持一个多月取得胜利。 广州群众在沙面游行示威 租界英法当局同意取消新警律的协议书 护航省港大罢工 1925年6月1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省港大罢工,罢工委员会专门建立工人纠察队和法制局、会审处、看守所等保卫机构。省港大罢工期间,这些保卫机构各司其职,为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安全保障。 1925年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在广州设立的总部和工人纠察队本部 省港大罢工期间纠察队员在马路上巡逻 省港大罢工期间成立的纠察委员会委员合影(中为著名工运领袖邓中夏,右三为纠察委员会委员长黄金源) 粉碎国民党右派的暗杀阴谋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国民党右派策划暗杀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破坏国共合作。中共广东区委组织成立特别保卫大队,在大会秘书长吴玉章(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领导下,加强安全保卫,保障大会顺利进行。 国民党二大旧址(今广州市陵园西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建立全国中心大城市 首个红色政权保卫机构 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后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内设人民肃清反动委员会(简称肃反委员会),负责人是杨殷。这是广州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政权性质的保卫机关,也是全国中心大城市首个红色政权保卫机构。肃反委员会成立后,即开展情报收集,发布肃反法令,逮捕、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并组织赤卫队员巡逻放哨,维持治安秩序。 广州苏维埃政府缴获的装甲车(江苏警官学院民国警察历史博物馆何稼男提供) 位于广州维新路200号(现广州起义路200号)的广州苏维埃政权旧址(肃反委员会设在主楼二楼) 共青团广东省委发布的《告青年士兵、警察及保安队书》 潜伏敌警营 秘密营救周文雍 1927年11月1日,周文雍率领数千工人包围汪精卫公馆,被国民党警察逮捕,关押于维新路200号拘留所。包括潜伏在国民党警察局在内的中共广东地下党人积极营救,将生姜、辣椒炒的饭送进拘留所,使患肺病的周文雍吃后立刻发“高烧”,被送至医院治疗。中共地下党组织武装人员化装成国民党军官,乘看守军警交班之机,顺利救出周文雍。 关押周文雍的拘留所(现广州起义公社纪念馆内东北楼——拘留所旧址) 新中国成立后惩处镇压广州起义的刽子手 1951年4月25日,广州市各界代表3万余人在中山纪念堂广场举行镇压反革命控诉大会,一批参与镇压广州起义的刽子手受到惩处。 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血腥镇压,包括副领事哈西斯在内的苏联驻广州领事馆5名工作人员亦惨遭杀害 1951年4月25日,公审杀害苏联副领事哈西斯的凶手周东(广州市公安档案馆馆藏) 1951年4月25日,公审率队镇压广州起义的广东机器总厂反动头目李德轩(广州市公安档案馆馆藏) 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的先驱 中共广东区委情报工作的推动者——陈延年 1925年11月,在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1898-1927年,安徽省怀宁县人)推动下,共产国际在广州开办特工训练班,培养一批党的情报保卫工作者。1926年春,国民党右派阴谋破坏国共联合阵线,陈延年委派傅烈组建中共广东区委情报小组,负责搜集国民党各方面情报,为此后中共专职情报保卫机构建设作出重大尝试。 中共广东区委部分成员合影(左起:冯菊坡、刘尔崧、陈延年、杨匏安) “中国的契卡” ——陈赓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右派在广州暗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陈赓带领军校学生协助周恩来排查现场,为案件侦破提供翔实材料,并抓获林直勉等凶手,周恩来为此称赞陈赓“我看你能成为中国的契卡”。1926年9月,党中央派遣陈赓等人到苏联专门学习政治保卫工作。后任中央特科情报科长,为侦知情报、营救被捕同志、严惩叛徒作出重要贡献。 陈赓(1903-1961年),湖南湘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图为陈赓1924年在黄埔军校的照片) 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的 “中共秘密警察头子”——邓发 邓发(1906—1946年),广东云浮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参与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设立国家政治保卫局,邓发任首任局长。邓发运用在广东多年白区秘密工作经验,训练机要、警卫干部,制定和部署反特防奸等措施,为捍卫红色政权和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6年埃得加·斯诺在《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称邓发是“中共秘密警察的头子”并拍下的照片 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 杨殷(1892-1929年),广东省香山县人(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者、情报保卫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杨殷 杨殷与孙中山合影 为纪念彭湃和杨殷两位牺牲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些革命根据地以他俩名字命名了军校。1933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彭(湃)杨(殷)步兵学校。2009年,杨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彭杨军事政治第三分校毕业证 1929年8月,彭湃、杨殷就义前,以家书的形式给党中央的绝笔信 广州沦陷区的地下斗争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在敌后大力开展抗日游击战,在根据地建立情报保卫组织,并在广州等地建立地下交通站、联络站,组织起严密的保卫机构和情报网,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保卫敌后抗日游击武装 1943年,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负责人梁广潜入广州,在十三行路以开“华昌京果药材行”作掩护,设立领导机关,作为收集情报、采购物资并与各游击区联络的总机关。此时,中共粤南省委、中共北江特委、东江地区游击队和珠江地区游击队均在广州设立情报、交通联络站或工作组。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北路耀华东街49号的中共广东临委旧址 建立敌占区情报保卫工作据点 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告成立。东江纵队独立二大队和第四支队,活动于增城、从化等地,并渗入广州东、北郊,与广州市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互相策应,成犄角夹击之势,打击盘踞在广州的敌伪武装。东江纵队内设专门的保卫机构,负责警卫、情报、锄奸等工作。 原东江纵队保卫人员合影(复制于广东省公安档案馆) 惩处广州沥滘“八虎” 1943年,中共珠江部队派卢德耀、卫国尧成立广州郊区工作组,开展锄奸活动。1944年4月,工作组配合广州市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惩处了在沥滘一带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的汉奸——有“十老虎”之称的卫氏十兄弟中的“八虎”。 迎接黎明——策反旧警起义 1949年10月14日,在人民解放军即将进入广州之时,中共地下党员、广州市警察局保安警察独立大队大队长程长清及其他中共地下党员分别策动、组织了广州市3支警察力量举行起义,并成立治安委员会协助解放军维持政权交替时期的广州治安。 中共地下党员程长青在广州解放后提交的策反旧警举行起义的报告(广州市公安档案馆馆藏) 《越华报》——关于成立治安委员会报道 各接管单位旧人员处理统计表 牛头山(黄埔)炮台功牌(广州市公安档案馆馆藏) 清末巡警西关南路正局(复制件) 清末宣统三年广东高等巡警学堂毕业成绩单(校址原为广州起义路200号大院礼堂,现已拆除)(广州市公安档案馆馆藏) 民国五年广东高等警察学校毕业证书(校址原为广州起义路200号大院礼堂,现已拆除) 民国时期的门牌 文图资料丨广州警察历史展筹建专班 编辑丨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