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探寻大连公安警史之八丨揭秘中国警察博物馆内的珍贵歌谱

作者:佚名 来源:《大连公安》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4号的中国警察博物馆内,收藏着两份珍贵的歌谱。这两份歌谱都与大连公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份歌谱是1947年根据《革命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词曲改编的《人民警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另一份歌谱也同样创作于1947年,是首支人民警察主题歌曲——《人民警察歌》,今天就带领大家探寻这首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人民警察歌》的作者是时任公安总局宣传科科长冀萍,本名刘振声,1924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南章村。1938年7月,刘振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刘振声跟随部队来到延安,加入了“奋斗剧社”,并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在此期间,刘振声参加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并指挥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毛泽东和许多党中央领导同志及各界群众观看了表演。歌曲慷慨激昂、气势恢宏,让现场群众的爱国情绪达到高潮,极大鼓舞了延安军民抗日战争的斗志,表演结束后,刘振声作为合唱团成员集体受到了表彰,也让他认识到一首歌曲所能带来的力量和共鸣。

1947年初,刘振声来到大连,在公安总局任宣传科科长。此时,大连公安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拥政爱民运动月”活动。当刘振声看到广大民警积极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帮助群众乔迁新居、给群众挑水劈柴等一幕幕警爱民、民拥警的热烈画面,他内心无比激动,当年《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场面再次涌上心头。


刘振声想到,如果能创作一首脍炙人口、描绘公安爱民的歌曲在警民之间传唱,不仅能鼓舞斗志、激励信心,牢固树立广大民警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还能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让群众更加信任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让“拥政爱民”的步伐越发铿锵有力。


满怀热情的刘振声开始了创作。动笔前,刘振声为歌词的开头犯了难,如何能体现出警民之间的鱼水情深?他突然想到了1947年1月18日的《大连日报》上,刊登了一封商户业主写给警方的感谢信,说的是自己的商铺被盗,两位警察巡街时,擒获了案犯,并告知业主到警局取回自己丢失的东西。事后,业主想酬谢公安机关,被两位警察婉拒并说:“我等为人民服务此乃己之责”。于是,深有感怀的刘振声郑重地在歌谱上写下了第一句歌词:“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历经数日创作,歌曲终于完成,这首在中国人民警察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民警察歌》,于1947年1月31日在《人民警察报》上发表。


歌曲一经发表,在大连公安队伍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公安总局当即决定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学习传唱,并将其作为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抓手。


歌曲中唱到的“我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我们和人民骨肉相亲”更是让大连的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公安队伍和自己的血肉联系,感动之余,群众也自发组织学习,警民合唱、携手联欢,在《人民警察歌》的歌声里,“拥政爱民月”活动的氛围空前高涨。


历史不经意间的回眸里,总会让我们发现心潮澎湃的感动瞬间。在人民公安历史上的歌曲里,无论是《人民警察歌》所唱“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警察之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乃至《中国人民警察警歌》所唱的“人民公安为人民”,总是将“人民”二字放在最高位置,这是每一名人民警察的心声,更是每一名人民警察要忠实履行的神圣职责。





经过79年的传承

拥警爱民传统已深深植根于

大连公安的血脉

在大连公安历史上的

爱民月活动中

曾涌现出一大批

爱民助民先进典型

有力推进了警民关系建设

他们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敬请期待


《大连公安警史上的爱民模范





大连公安警史




制图、编辑丨张琪、刘俊

校对丨葛峰、孙颢源、张琪

审核丨梁娜、蔡朕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