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剑川县
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全文如下
👇👇👇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剑川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国函〔2023〕24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
国务院
2023年3月5日
图源:“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
接下来
跟随小布一起走进大理剑川
👇👇👇
剑川,古称义督(纳西语,意为“南边的大门”),5300年前已有先民活动,南诏设剑川节度为行政建置之始,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现有古城为明代所建,古城城区所在区域为明代至今州、县的治所所在地。
剑川历史文化博物馆
剑川县文化底蕴深厚,白族文化特征鲜明突出,薪火相传、多元交融。历史文化价值突出,在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或代表性:
海门口遗址
其一,资源禀赋优越,自古即为宜居之地,史前聚落出土了世界罕见、规模宏大的“干栏式”建筑遗址,稻麦复种系统传承了约五千年;
其二,地理区位独特,位于滇藏咽喉要道上的军事要冲和商贸重镇,保留有茶马古道唯一保留的集市;
其三,全国白族聚居比例最高的县份,被誉为“白族文化的聚宝盆”;
剑川古城张伯简纪念馆
其四,被誉为云南史上的文献名邦之一,培育了赵藩、周钟岳、赵式铭、张伯简等对近代中国产生影响的名人,亦有石钟山石窟、剑川楹联等艺术瑰宝。
剑川古城民居
截至目前,剑川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域范围内已公布历史建筑152处,其中中心城区有83处。剑川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传统村落2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片、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
剑川以
一湖,三山,两城之势
如雄鹰般振翅于大理
雄鹰之下
名雕名曲名人名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皆是异彩纷呈
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海门口遗址就是剑湖的出水口,剑湖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世世代代滋养着剑川人民。
剑湖湿地风光 苏金泉 摄
老君山属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八大片区之一,被史学界称为“滇山之祖”,有九十九龙潭之称的高原冰蚀湖泊与杜鹃王国之称的杜鹃花海。
石宝山,以石为宝,36平方公里的石宝山到处都是“石头开花”的丹霞地貌奇观。1986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石宝山腹地有被誉为“南天瑰宝”的石钟山石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来剑川考察后赞叹:“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
大理剑川石宝山 孙晓云 摄
千狮山,是剑川集人文景观与红色记忆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它反映了剑川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特质,浓缩了剑川作为“木雕之乡”匠艺的建筑精华,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
沙溪古镇因保留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而成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山乡古集市。今天的沙溪古镇拥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08个中国村庄名片之一,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之一等多项桂冠。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古戏台。苏金泉 摄
剑川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古城保留有160多处明清古建筑群与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以及不少“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古建筑。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区与茶马古道商业街区功能分明,白族民风民俗氛围浓郁,是典型的云南白族民居建筑博物馆。
剑川古城剑阳楼
剑川古城将军弟
剑川素称“木匠之乡”。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有迹可循的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海门口遗址中的木构建造房屋。剑川木雕工艺精湛,用料考究,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图案。其中尤以嵌大理石木雕家具工艺享誉海内外。1996年,剑川被文化部命名为“木雕艺术之乡”。
剑川木雕
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剑川木雕成功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剑川木雕属中国八大木雕流派之一,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特色鲜明、民风浓郁
编辑:张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