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非遗过大年 | 通渭皮影戏与​永昌“卍”字灯俗

作者:佚名 来源:《丝路文博网》

春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民俗”,囊括了众多、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为了让大家感受到"非遗"之美,微游甘肃特开设【非遗过大年】专栏,带领大家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品味过往,感念岁月,畅想未来!

通渭皮影戏

皮影戏又叫“灯影子”“牛皮灯影”“影子腔”,皮影戏班以家庭式和地域式组合为主,且以家庭式多见,每个戏班一般由5-6个人组成。据调查,甘肃皮影戏的流布比较广泛,目前在兰州、白银、定西、酒泉等地均有流布和演出。通渭皮影戏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技艺,丰富的唱腔板式以及良好的传承体系,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通渭继书画和通渭小曲戏之后的第三张文化名片。

上世纪60年代,通渭影子腔曾风靡陇中大地,民间将其称作“牛皮灯影子”。通渭皮影的制作以小黄牛牛皮为原材料,制作的影件...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