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命运多舛的毛公鼎

作者:梁丽红 来源:《华夏文化》

毛公鼎又称周毛公厝鼎,因做器者名毛公厝而得名,清末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内刻铭文32行,合重文共497个字,是迄今所见先秦-青铜器中字数最多的一件。鼎铭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部分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指出作鼎时的政局不稳;第二部分讲周王对毛公的册命;第三部分谚凋王授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特权;第四部分讲周王告诫勉励毛公以善从政;第五部分讲周王赏赐毛公马车、兵、命服等物,毛公表示感谢并称颂周王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其中,第一部分以“王若日”开头,其余四部分均以“王日”开头。整篇铭文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大,堪称国之重宝。

毛公鼎并非科学考古出土,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是鼎咸丰八年(1858年)出土,由烂铜铺在乡间收买,运省备熔化,为苏亿年瞥见,以市钱六十千购得之,运京出售,稀世之宝,乃得流传”,也就是说苏亿年是在废品站偶然发现毛公鼎的。而贺世明却说,毛公鼎是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由陕西...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