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赐印始于汉宣帝,新莽魏晋,历代相沿。尤因曹魏时间短促,颁赐给少数民族将领的官印较为罕见。现藏于额济纳博物馆的“率善校尉”驼钮铜印是目前较为珍稀的魏晋印章存世品,也是反映魏晋时期对居延地区统辖关系的重要物证。
额济纳博物馆馆藏一枚“率善校尉”方形驼钮铜印章(图1),桥钮,驼呈跪姿,驼嘴尖下垂,驼背简化为平背,无驼峰,轮廓粗犷。印通高2.2厘米,台高0.5厘米,印面2.1×2.1厘米,重40.4克,印面正方,右上起顺读阴文铸刻“率善校尉”四字(图2),汉篆字体,字体舒放自然,笔画圆润遒劲,用笔寓方于圆,落笔、收笔顿挫有力,总体呈现出庄严大度、洒脱浑穆之感。
印章早期通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天子之印称“玺”,臣子均改称“印”。到汉代时又出现了诸王侯、太后用的印章并称为“玺”,将军的称“章”,其余称为“印”。魏晋时期沿袭汉代,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