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在洛阳,找到了《庆余年2》同款打卡地!

作者:佚名 来源:《洛阳旅游》



△图源:腾讯视频

📺


“小范大人有所不知,这个时候,考生们都忙着过龙门桥!


追剧洛狂喜!是谁在热播剧中听到了洛阳的著名地标!🙋


当下,火遍全网的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正在CCTV-8黄金强档、腾讯视频播出。不少眼尖的网友发现,这几日更新的最新剧情中,春闱考生们争相过的“龙门桥”,和洛阳渊源颇深!


△图源:腾讯视频


龙门桥自古便有“鱼跃龙门·学业有成·举业高升”的吉祥寓意。


△图源:腾讯视频


还有不到两周时间便是高考,跟着洛洛打卡洛阳龙门,祝万千学子:“鱼跃龙门”!




鲤鱼终有出头日,一跃龙门便化龙。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吉祥传说“鲤鱼跃龙门”您听说过吗?


是谁还不知道,历史上“鲤鱼跃龙门”的典故就发生在咱洛阳龙门呐!


△资料图


在波光粼粼的伊水之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这就是龙门桥,也是龙门石窟的地标式建筑。唐朝诗人李白也专门题诗一首:“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资料图


这里深受学子与家长们的喜爱,是景区人气最旺打卡点之一。象征着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精神的龙门,成为学子们青睐的圆梦之地。



不单单是“龙门桥”,在龙门石窟景区,有着美好寓意的打卡点还真不少。


比如禹王池,池中清泉翻涌,锦鲤成群,在阳光的照射下,鱼儿轻摇着尾巴翻腾嬉戏,引得游人纷纷拍照,争当“好运锦鲤”。


△图源:龙门石窟景区


“锦鲤附身”“锦鲤体质”“锦鲤护体”……站在禹王池边,所有美好的词汇一股脑浮现。池水清澈见底,站在池边便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


△焦小喻 摄


禹王池的泉水在龙门诸泉中也是最盛的,泉水温度一年四季保持在25℃~26℃之间。周围观赏留影的游客很多,大家记得拍照时注意安全哦~


△图源:龙门石窟景区


希望各位考生都能考出“鲤想的成绩”!




伊水河畔,香山白园,翠柏遮天,流水潺潺。在龙门的香山白园,白居易的陵园每年要迎来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其中不少是他的忠实“粉丝”。


△图源:龙门石窟景区

白居易自幼聪慧,六七个月大时,已能识别“之”“无”二字;五六岁时,便会写诗;八九岁时,已通晓声韵,能用琵琶熟练地弹奏《秦王破阵舞》。


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白居易也不例外。但白居易靠的不只是他的天赋,史载,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于官宦家庭,但他并无官家少爷惯有的傲慢、嚣张之气,他读书刻苦,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学习,年纪轻轻头发就熬白了。


△图源:龙门石窟景区


“古文背诵默写天团”主力成员之一白居易,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凭借《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传世佳作在都城长安立足,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妙成语。


唐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中进士,当时,凡是科举考试中榜的人都会被皇帝邀请赴宴,登高题名,象征日后步步高升。白居易是同届考生中年龄最小的进士。


△图源:龙门石窟景区

也正因他的天赋和不断地努力,贞元十八年(802年)白居易入长安,同年冬参加吏部举行的书判拔萃科,翌年与“备考搭子”元稹等一起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而后,白居易与好友元稹一同四处游历,谈经论道,赏花品酒。

这么一看,白居易可以称得上是“大唐考神”!


△图源:龙门石窟景区


弹指一挥间,悠悠千余载,白居易在畅游洛阳及周边山水名胜之地时,写下近千首诗作,而他的一生也为后世留下了3000多篇广为传诵的诗。其中,他对龙门山色尤为喜爱,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留下千古名句:“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图源:龙门石窟景区


各位考生可以登临白园,登高望远,瞻仰“大唐考神”白居易的事迹,让“见者高分的好运”也传给你!


///


两山一水,阙塞屏开

青山秀水之间的龙门石窟

超适合祈福和减压放松哦!

欢迎大家常来常逛~

😋

除此之外

洛阳还有不少包含吉祥寓意的文物

也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广大考生

送上一份好运与祝福!



“一甲一名”围腰荷包

▷藏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旧时科举考试,“一甲一名”即状元。这是洛阳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荷包上绣有螃蟹与芦苇组成的图案,称为“一甲一名”。



蟹有甲壳,指代“甲”;“芦”与“胪”同音,为“传胪”(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之意。该图案包含前程远大、不可限量等美好寓意。



“二甲传胪”围腰荷包

▷藏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这是洛阳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二甲传胪”与“一甲一名”图案类似,也由螃蟹、芦苇组成。



明代称殿试第二甲、第三甲第一名为“传胪”,清代则专称第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名登天府”匾额

▷藏于洛阳匾额博物馆


此匾是攸县知县高攀嵩为国学生陈盛佐所立,祝贺其进入国子监学习深造,现藏于洛阳匾额博物馆。



国子监是我国古代多个王朝设立的“最高学府”,能进入其中者当属人中翘楚。



“状元及第”匾额

▷藏于洛阳匾额博物馆


状元是殿试第一名,此匾是清代陈继昌考中状元后所立之匾。



在古代,连中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殿试的状元叫“连中三元”。陈继昌是清代最后一个三元状元,非常珍贵。该匾现藏于洛阳匾额博物馆。



“一路连科”枕顶

▷藏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这是洛阳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应试考生的祝福之辞,意思是此行赴考每试必中。图案主要有鹭鸶、莲花等,均取谐音,故名“一路连科”。



“一路连科”图案深受求取功名的士子们的青睐,在清代瓷器、服饰、玉器、插屏、民居雕刻上均有体现。



在高考即将到来之际

洛洛祝各位“成佳林们

(在电视剧中,指屏幕前的每一个学子)

金榜题名 指定能行!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每天好看

—END—


来源:龙门石窟景区、洛报融媒

统 筹:白银龙

主 编:刘宝文 责 编:许冰倩

校 审:李赟哲 编 辑:刘一丹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