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花,是唐代白釉蓝彩瓷器的简称。其具有三个区别于陶器的主要特点:一是胎为瓷土(高岭土),而陶胎多系一般粘土;二是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陶器则多在900℃左右;三是胎质细密不渗水,陶器却胎质疏松且渗水。蓝彩器则是唐代的低温釉陶,类似唐三彩,或就是其中的一种,学术界一般认为这类器物是唐青花的前身,即初创阶段的唐青花,称之为“白釉蓝彩器”。总之,二者有着一定的关联,既有不同,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在此,我们仅就河南发现出土的唐青花与蓝彩器精品的造型与装饰,进行一些初步探讨和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河南的唐青花与蓝彩器,早在1948年洛阳唐墓中就曾经有所出土。图1是一件三足炉,现藏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高6.5厘米。小口较直,厚沿圆唇,短颈广肩,鼓腹圜底,三兽爪形矮足。胎色灰白,瓷质。白釉蓝彩,开片细小。釉下敷一层化妆土。肩部等距离饰蓝彩四条,之间又有四个圆点。器口与颈部也有四个...
无独有偶,郑州大河古陶瓷艺术馆也收藏了一件唐代白釉蓝彩三足炉(图2),据馆主李慧明先生说,此器2001年8月...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