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试论方志馆的功能与定位

作者:毛珏珺 来源:《黑龙江史志》

方志馆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新型地方文化基础设施,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专门收藏地方志的机构。古代地方志多收藏于藏书楼中,著名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地方志收藏是其特色,收藏明代地方志达成271部,占全国现存明代地方志总数的34%,是天一阁珍贵的主藏史料。民国时期,各地建起了一些通志馆,如浙江省通志馆、江西省通志馆等,都只是修志机构,基本没有收藏地方志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全国第二轮修志的启动,各地纷纷建设方志馆,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馆共235个。(1)广东、上海、山东、云南、湖北、湖南、四川、新疆、江西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成相当规模的省级方志馆。

与方志馆建设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由于对方志馆的定位和功能认识模糊,许多地方虽然方志馆项目已立项通过,但对方志馆选址、建筑设计、馆藏布局、机构设置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划安排,造成部分已建成的方志...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