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宫文化:独树一帜的藁城魅力

作者:佚名 来源:《美在石家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宫廷用品”“御用品”一直是高贵、精致和优雅的代表,由此而衍生的“宫文化”不仅是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而在宫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藁城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河北石家庄藁城,历史沿革深厚,千百年来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冀中明珠”“河北粮仓”之美誉,人杰地灵、物产极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城。历朝历代皆有精美物产专供宫廷使用,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藁城人深挖历史文化,继承传统技艺,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宫面、宫灯、宫酒、宫米并称的特色“宫文化”产品,并在2020年被河北省“燕赵老字号”全部纳入列入省保护项目名录,成为藁城驰誉遐迩带有浓郁本土韵味的“文化名片”。

那么藁城宫灯的“宫”字与藁城到底有何渊源?或者说为什么藁城生产的灯笼叫宫灯、挂面叫宫面、白酒叫宫酒呢?换言之:为什么这种“宫文化”现象为什么会单单在藁城获得发展?

藁城区有自然村二百余个,从这二百多个村名中,只要稍加过目,就会发现城区南的南营镇有个“王宫”村,城东的兴安镇有个“正宫(后为公)”村,滹沱河北的和张家庄镇的有“南龙宫”、“北龙宫”等。这几个村子的名称为何与大多数带着“庄”或“寨”的村子名称不同,偏要用个“宫”字呢?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