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摩崖石刻艺术最后辉煌─阜新海棠山(一)
佛教自东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摩崖石刻(石窟)造像艺术也由此而入。中国的摩崖石刻(石窟),大体是随印度佛教的东渐路线,自西向东分布,总数近百处之多。最著名的有克孜尔千佛洞、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大足石窟等。
摩崖石刻(石窟)造像艺术随着佛教的东渐进入北方中原地区,从581年至907年的三百多年之间,可谓佛教摩崖石刻(石窟)造像艺术全盛时期,在北周武帝灭佛后以后,到了隋代又恢复了佛法,佛教摩崖石刻(石窟)艺术又大为兴盛起来,隋代摩崖石刻(石窟)艺术除了在规模和数量上为唐代时期过渡和创造条件之外,在雕塑风格上也是一个过渡,并有其特殊的风格,其特征是造像风格外来的影响再次减少,“华化”的程度又进一步加深。虽然隋代享国时间过短,但由于大规模开窟造像,完成了造像艺术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黄金时代,文治武功俱瑧极盛。“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对外开放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