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来保定的狄族人 文/李占才

作者:佚名 来源:《中山国文化》

(平山县中山王厝墓出土的中山王铁足大铜鼎,鼎身刻有铭文469字。)

保定历史上规模最大且有确凿文字可追溯的民族融合,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狄族人来保定。

狄族是远古时代中国西北高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部落众多。“狄”是内地人对这些游牧民族的蔑称,不是这个民族的自称,实际上他们自称“胡”。殷商时,他们开始向内地移动。西周时,其中的白狄部落到达陕西、山西一带。白狄部落又分仇由、肥、鼓和鲜虞四姓。公元前774年,肥、鼓、鲜虞三姓,自山西越过太行山来到河北。

春秋初,肥、鼓两个部落先后被晋国所灭。鲜虞部落在河北站稳了脚跟。春秋末期,随着实力增强,鲜虞学习中原各国的做法,于公元前506年在今唐县正式建...

自鲜虞族于公元前774年来河北,至公元前295年中山亡国,时间长达479年,几乎绵亘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今保定大部...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