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但是,荔枝保鲜是个难题,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称之“离支”,意为其果需要连枝裁下,才耐于保存。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亦描述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枝之名,又或取此义也。”荔枝色艳、味美、果香,却不易得。自古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视其为珍物,因此也常常成为文人雅士咏叹的对象,如苏东坡的诗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荔枝成为困窘生活中的苏东坡传递乐观主义精神之物,也使未尝其味的人垂涎三尺,念念不忘。文人将荔枝入诗,吟咏其形、其质、其典故等。画家也不例外,笔下多有表现,得自然之形,写其美趣,...
华嵒(1682年至1756年),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等,福建上杭人,诗、书、画兼善。其画,花鸟...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