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中国古代鬼神观的正负转化情况而言,汉语中“鬼”及含“鬼”词串的负面意义的发展演化具有同向性、滞后性与相对的独立性。鬼神观在汉语词汇层面的转化激发原则在不同视角立场下的差异性表现是影响含“鬼”词串负面意义彰显与否的关键因素。
中国古代鬼神观的转化大致以西汉成帝首次大规模罢非礼之祠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鬼以正面涵义为主,后期逐步负面化。比照思想史中人们鬼神观的发展历程而言,汉语词汇中“鬼”和含“鬼”词串的正负面意义的演变具有总体上的同向性、明显的滞后性及相对的独立性。
一、“鬼”的正负面义位变化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中“鬼”共有15个义项,分别为:1 迷信者以为人死后魂灵不灭,称之为鬼。2 指为鬼,死亡。3 祖先。4 特指天子诸侯贵族已不...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