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在原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院内的两门巨炮令人过目不忘。它们是北洋水师“济远”舰前双主炮,被鉴定为国家近现代一级文物,也是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正是由于当年救捞人在艰苦作业环境下的不懈努力,才使它们重见天日。
1986年,“济远”舰主炮成功打捞。烟台打捞局 供图
沦为侵略者的武器
说起两门大炮,就要从其所属的“济远”舰说起。1880年,清政府从德国伏尔铿厂订购“济远”舰。它是一艘装备精良的钢甲巡洋舰,排水量2300吨,马力2800匹,时速15海里,配置海水淡化设施,装备火炮23门。其中口径最大、威力最强的就是前双主炮,其炮身长7.35米,口径210毫米,有效射程5000米,每门重达20余吨,代表了当时海军近代化装备的先进水平。
北洋水师成军时,“济远”舰被编为中军左营,曾随舰队出访过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地,所到之处令当地华人振奋不已。北洋水...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