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袅袅,夜静如水。此时此刻,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二十四年前,回忆起心心念念了二十四年的,与平凹先生的那一次相见。
那时的贾平凹在文坛的影响力,完全够得上一个词:如日中天。平日里,因为喜欢动动笔的缘故,我有意无意间读过平凹先生的一些作品,从《满月儿》到《腊月·正月》,从《心迹》到《商州》系列,从《浮躁》到《废都》……在我的心目中,平凹先生是个不仅汲取了大山之灵气,更汲取了古今之灵气的高产作家。
平凹先生是从邻近的汪曾祺先生的家乡高邮而来兴化的,一路风尘,到兴化已是傍晚时分。我和文联的同志在兴化宾馆平凹先生下榻处迎候着。一辆白色轿车驶入宾馆区,有人说了声“来啦”!我赶紧出门,同行者中有时任《美文》常务副主编的宋丛敏先生和我的老师,青年文学评论家费振钟。
费老师上前给我介绍:“这位是贾平凹老师。”我赶忙伸出手去,把贾老师迎进宾馆。说实在的,见了平凹先生,正应了“人不可貌相”这句熟语。要不是费老师介绍,我根...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