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一切准备就绪 南头城学校自然博物馆 开馆啦! 博物馆里的布展 自然博物馆里能看到丰富的“信息”:物种分类挂图、学生作品、“妙趣虫生”活动板、工作台、小动物展览区…… 博物馆里的故事 虽然不能到现场近距离感受,但大家可以跟着讲解员一起来一次云参观,深入了解这个藏在南头城校园里的自然博物馆。 讲解员 赖依依 ● 这里是探究自然的科学课堂!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以零距离、沉浸式的学习,深入了解关于生物生态的学科知识。同学们需要分组与准备,课堂上学习与记录,最激动人心的是观察与接触! 讲解员 陈姿亦 ● 这里有蛇!你可别被吓到。这是我们的生物科普大讲堂,讲堂的内容从大自然界中的神奇小动物出发,涉及到自然、科学、生物等多方面专业内容。在这里,同学们打破了对蛇的刻板印象,发现原来这个有人喜欢有人恨的小动物,其实并不是传说中那么可怕。 讲解员 李键蕾 ● 结合季节与地理优势,“生物调查研究员”前往中山公园进行生物调研实践活动,对中山公园的原生植物、原生动物进行调研记录。我们的探索脚步不应止于中山公园,也许在未来,塘朗山、大南山、大鹏地址公园都将成为我们寻找生物的大教室。 讲解员 吴凯莉 ● 城校生物研究员可不一般!想成为合格的城校生物研究员,必须经过高标准选拔,并且参加严格的日常训练。虫影学生社团的宗旨是:亲近自然,综合提高。社团成员每周坚持到虫影展馆中学习和劳动,他们熟知馆内不同种类的动物习性,不断练习如何照顾它们。 讲解员 吴赵珂 ● 自然博物馆里有干旱环境缸体和雨林环境缸体,原来这些缸体都是社团成员们自己动手制作的! 讲解员 李睿哲 ● 首先要给缸体底部打上发泡胶,等待干透后,就成了坚硬的基底,可以用小刀切出需要的地形。再根据需要,添加垫材如沙土、椰土、苔藓等。 博物馆里的住户 住户一:豹纹守宫 守宫其实是中国对于壁虎的古称,守宫就是壁虎。豹纹守宫生活在荒漠地区,习惯了在地上或者一些低矮的岩石上行动,是一种地栖型的壁虎。所以豹纹守宫并不能像有些壁虎那样飞檐走壁,它的脚不是可以爬墙或者爬玻璃的吸盘,而是小爪子,小爪子可以帮助它更好地攀附岩石或者灌丛。 住户二:中部鬃狮蜥 鬃是指雄狮脸上的鬃毛,鬃狮蜥的脖子一圈有很多尖尖的小肉刺,所以有了这样的名字。鬃狮蜥是一种半树栖的蜥蜴,喜欢趴在一些低矮粗大的树干上,尖利的爪子可以帮助它更好地抓住树干不摔倒,而长长的尾巴则可以帮助它在树和地面之间来回跑动的时候保持平衡。 住户三:玉米锦蛇 玉米蛇在玉米地里会去捕捉田鼠和麻雀等,它并不吃玉米哦~ 玉米蛇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人工繁育和饲养,拥有超多基因花色的它们,也是非常成熟的家养宠物蛇呢~它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攻击我们的。 住户四:白氏树蛙 白氏树蛙,俗称老爷树蛙。老爷树蛙在完全成年后会逐步在皮下堆积自己的脂肪,形成非常多类似皱纹的褶皱,就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所以被称作老爷树蛙。 其他住户 我们的自然博物馆里还有短腕陆寄居蟹,马岛声蠊……随着生物研究员们的介绍,小动物们逐个被送进了新家!互动中,引来一阵阵轰动,嘉宾们忙着拍照,同学们争着触摸,热闹非凡! 博物馆里的欢呼 虫影社团社长七年级1班邓钰涵同学向南头城学校校长程磊、副校长丘宝兰汇报自然博物馆已具备开馆条件。现场嘉宾们共同见证了南头城学校自然博物馆开馆启用的美好时刻。 来源 | 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 编辑 | 徐惠颖 责编 | 董非 审核 | 卢东勃 炎琳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或来自于网络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