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中,郁达夫和刘呐鸥的小说着重将笔墨放置在心理描写这一领域,作品伴随着不可逃避的时代感伤,其共性表现在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女性身体的文化透视之中。在这些相似性相交织下,他们对文化的追求却呈现各自迥异的发展趋势。郁达夫的文学观以浪漫主义情怀为导向,最终走向对文学道德感的延伸,刘呐鸥则是以对感觉生活的崇尚,不断隐现着世纪末的悲观主义情绪。本文通过比较两位不同时期留日学者的文学创作,在感受其共性与个性的同时体味文学的异彩纷呈。
刘呐鸥作为新感觉派的领军人物,他唯一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进一步说明,对于现代的都市,再不能用“鸳蝴派”的陈旧暴露眼光来识别了。《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中的H、T先生以及《方程式》中的密斯脱Y,这一类以字母为姓名的主人公,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郁达夫《银灰色的死》中的Y君。在对五四文人创作、影响等方面,作为引领创...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