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第四讲《 易经 》的起源

作者:傑理 来源:《老年世界》

《易经》亦称《周易》,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著,是群经之首,中国思想的源头,华夏哲学的鼻祖,民族文化的先河,甚至是汉语的先声,民俗的总脉,是集众家之长,和百家之说的一部巨著。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据《周礼》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所以平时我们讲的《易经》其实是个统称,分为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周易》只是周朝时期的《易经》,相传始创于伏羲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周文王或在周文王的指导和倡议下编成的,主要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历史面貌,后来经过世人的补充润色,逐渐完善,最终形成我们今...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