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草丛里,树梢上,从山区到平原,到处充满鸣虫们的欢快歌声。
宋代文人欧阳修曾在他的《鸣蝉赋》里,以感慨的口吻写道:“吾尝悲夫万物,莫不好鸣:若乃四时代谢,百鸟嘤兮;一气候至,百虫惊兮;娇儿姹女,语鹂庚兮;鸣机络纬,响蟋蟀兮;转喉弄舌,诚可爱兮;引腹动股,岂勉强而为之兮。”他看到世间万物,一旦季节来临,莫不争先而鸣之。其中既包括飞鸟,也有昆虫。他还对鸣虫“引腹动股”“不知自止”地鸣叫发出了疑问:“胡然而鸣,亦胡然而止?”是啊,这些世间的小生命为什么老是在大鸣不止而不知疲倦呢?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提得过于幼稚,其实里面大有文章。直到现在,昆虫学家们的解释仍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不过一般的看法是,鸣叫是昆虫在一定范围内同种与同族个体之间的一种互通信息的方式。就像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一样,鸣声是昆虫的交际工具,它在寻找配偶、...
昆虫的鸣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有的浅吟低唱,有的缠绵悠长。有的细若游丝,有的声如洪钟。有的助人叹息,有的...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