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辛弃疾词中的刀剑意象探索

作者:张洁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摘 要:本文从辛弃疾词中的刀剑意象入手,从刀剑意象折射出词人英雄人格方面来分析词中的宏大理想和悲慨心态,并从刀剑意象的审美意义方面探寻词人对宋词意象的贡献。

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农民起义军,戎马生活及他“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人生理想,形成“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①的忠义性格,叱咤风云的军旅经历使他把军事题材引入词中。南下归宋以后,却只被当作南下的流民散置,拳拳赤子心,耿耿报国情为主和派所不容,最后郁郁而终。因此,他不仅在词中大量引入刀剑意象,而且由于归正之后,一直沉于下僚的坎坷仕途,在词中又为刀剑意象赋予了新的内容,其词呈现出雄豪壮大之美。

一、刀剑意象折射出词人的英雄人格

刀剑意象在古今作家笔下都有描写,不论是屈原“带长剑兮挟...

(一)刀剑意象体现杀敌报国的宏大理想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