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榆林明长城线上的营堡 作者:王富春

作者:佚名 来源:《陕西诗歌》

榆林明长城线上的营堡

作者: 王富春

榆林明长城沿线分布着规模较大的驻军聚落,被称为“36营堡”,这些营堡位于大边长城和二边长城之间,每座营堡负责一段墙体和相关墩台的瞭望攻守任务。长城沿线的防御性营堡分成东、中、西三路,建安堡以东为东路,双山堡至清平堡为中路,龙州堡以西为西路。东路诸堡大部分皆在神木、府谷两县境内,这里的秃尾、窟野、孤山、清水等河川都是鞑靼(蒙古族)不时入侵的道路,由这几条河谷东南行,必然会威胁黄河沿岸及河东各地。龙州堡以西为延绥西路,关系着延安和庆阳两个方面的安危,鞑靼的进攻,除了榆林一路外,就是越过横山山脉指向延安,一般都是就近拆毁边墙而入,重点是在镇靖、新城、宁塞诸营堡间,所循的都是前代的军事通道。中路以榆林卫城为中心,明代在长城沿线构筑城堡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

据陕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资料,榆林明长城线上的36营堡,所处的地理环境分为山坡型、河川型、草原型和山坡河川型...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