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朝野“清议”之风四起。士大夫的正直之士以半公开或公开的形式与当权宦官集团抗争,以致酿成“党锢之祸”。此批人士被时人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等称号,其名略有不同,等差不一。《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关于“八俊”具体人物之记载稍有歧异,后世史家对此语焉不详。因“八俊”之称号始见于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既为“党人”之称号,则表明跻身其中者必与“党锢”事件有关,此后“八俊”之义已有衍化,当不在第一次党锢后的“八俊”之列。
东汉中后期皇权式微,宦官把持朝政,尤以孝桓、孝灵两朝为烈。朝野清议之风四起,士大夫中的正直之士以半公开或公开形式与当权宦官集团抗争,,后终酿成“党锢之祸”,其志同道合者被称为“党人”。事后士林对“党锢之祸”中品行高洁者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等名号。所谓“俊,...
比较上表、结合史籍所载而言,魏晋时期史家对于汉末“八俊”之记载,其具体人物有歧异之处。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