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真诰》与“启示录”及“启示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比较视野,不仅对进一步探讨神仙道教的特质,而且对理解与阐发中西宗教文学的内涵与意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真诰》确实具有“启示”(revelation)的意蕴,但在《真诰》中“启示”所依赖的思想基础“末世论”(Eschatology)和“千年王国主义”(Millennialism)都并不充分;《真诰》的“启示”属于一种宇宙论式的启示,从而具有神秘主义(mysticism)的性质。《真诰》同样具有“启示文学”的文体(literary genres)禀性,但由于在宗教思想和历史渊源上与《启示录》存在显著差异,《真诰》“启示文学”呈現出中国宗教文学的鲜明特性。
自道教的現代化研究开始以来,西方学者就一直较为关注《真诰》,并尝试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真诰》之与“启示”(revelation)即是其中之一。较早可能是司马虚(Michel Strickmann)将《真诰》称之为“茅山启示录”(The Mao Shan revelations)。此后...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