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清朝之前的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文武大臣上朝时,都会带着一个狭长板子,或插于腰间,或拿在手里,当需要向君王回话或上奏时,就双手握着这块板子,执于胸前说话。
古代官员手中所执的这种板子,叫作“笏”,也称手板、朝板、朝笏。手持笏板与君王对话,就叫“执笏”。执笏之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朝臣执笏的目的
古代官员在朝堂之上执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是标志身份。不同品级的官员所执之笏,在材质、形状、尺寸上有所区别。
二是作为备忘录和记事本。古代朝臣面君时,往往提前将自己准备给天...
三是挡脸。古代朝堂之上,大臣一般不能直视天子,于是笏板就成为古代大臣的挡脸神器。大臣说话时眼睛要望向手中...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