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儒学常道与未来儒学发展

作者:孙业成 张杨 来源:《中州学刊》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离不开孔子儒学的精神滋养。然现代新儒家将儒学的现代复兴引向重在择发儒学的宗教性、终极关怀上来,这些问题纯属西方基督教特有的经过末日审判来世能否进入天国的范畴,与中国原始儒家所需要的现实情感关怀格格不入。新儒家以一种超常识、超思辨“智的直觉”去体悟“仁心与生生天道”(刘述先),或心体性体(牟宗三),或本体(成中英)等。这种道体不是原始儒家的本怀,也不是未来儒家需要的东西。原始儒家有道体,其道体是具有康德理性般存在的普遍性与必然性,但却根植于每个人的情感及其家庭的伦理之中,是积久涵养之工夫,非如有另一物般之实体的存在。儒学是个情感问题,亦绝非仅人生价值取向问题。

自1919年以来,现代儒学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可以说儒学有“花果飘零”、夹缝求生之窘境,但事实上,儒学精神从未衰微。所谓儒学,指的是以原始孔孟儒家为主、吸收先秦诸子百家成果所形成的中国的义理学。回顾近百年儒学历程,我们的感慨实在太多...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