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陈海峰实习生刘硕
5月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商丘博物馆吸引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学生和游客。馆内有近两万件(套)馆藏文物,多为商丘本地区田野考古发掘出土或民间征集所得,包括陶器、玉器、瓷器、石刻等类别。其中,在商丘永城芒砀山出土的汉代最高规格丧葬殓服——金缕玉衣被称为商丘博物馆镇馆之宝。
“商丘地处黄泛区,汉代兴盛于此,商丘博物馆比较有特色的收藏就属汉代文物了,特别是永城芒砀山出土的汉代金缕玉衣可以说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商丘博物馆馆长王良田介绍,该玉衣于1995年出土于永城市芒山镇西约3公里的黄土山,玉衣长1.70米,由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永城芒砀山出土的汉代金缕玉衣)
据介绍,金缕玉衣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由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几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殓服,是为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丝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