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东汉、三国、魏晋时代的砖室墓和崖墓中,常常会发现一种树形器物,因该器物上装饰大量方孔圆钱而被学术界命名为“摇钱树”,也叫升仙树、富寿树,原名叫“柱铢”。
何家山2号汉墓出土 东汉摇钱树 绵阳博物馆藏
青铜摇钱树,通常由树体和树座两部分构成,在当时是分别铸造(塑造)后组装而成。树座多为陶制或者石雕,形状多为上小下大的山形,也见动物造型;树体的部分又可分两部分:树干和枝叶。早期树干多为实心,但大多数发现的摇钱树树干为空心,横截面为椭圆形,布波浪纹。一般树干长1.5-2.0米,分4-6节。每节都有四个插槽,供插嵌枝片之用。枝片装饰图案多种,除铸有人物、神兽外,其边缘无一例外均铸有方孔圆钱。
摇钱树枝片上的方孔圆钱
目前发现最早的摇钱树出现在成都和新都一带,时间就为东汉早期。东汉统一后,社会秩序稳定,古蜀地区经济发达,冶铜、铸造...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