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人性与魔性: 莫言 小说《蛙》的人物透视

作者:张默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摘 要:莫言的《蛙》描述了在计划生育政策下,高密东乡的老百姓们不同的态度和生活状况,塑造了一系列复杂而又立体的人物形象。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蛙》是因为人物而产生灵感和激情,也是把塑造人物、展示人物命运作为根本的追求。”其中一个令人深思的视点,是人性中的魔性。本文主要从人性中也有魔性的角度来解读《蛙》中的人物形象。

关于人性问题得讨论,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但是,人类是一个复杂的动物。正如杨雄所言:“人之性,善恶混。修其善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池田大作也认为生命固有善恶,而且把善恶之源分别归之于“本源的欲望”和“魔性的欲望”。魔性接近于宗教中所谓的“恶”,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极坏的。正如《圣经》之...

一、姑姑之“魔”

姑姑万心,因为拥有一个“黄金般璀璨的出身”,以及高超的接生技术,成为当地被神化了的送子娘娘,受到高密东乡...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