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当代中国的作家们,身后犹如被人用枪顶着腰,开始拼命地写将起来。这是文坛“期刊化”的必然结果,亦是作家们“存在焦虑症”的集体发作,同时,也是我们文学“繁荣”的佐证。相较之下,身为昔日先锋文学代表者之一的格非,写得似乎并不算“多”。自一九八六年发表《追忆乌攸先生》,近三十年来,格非共写了四十四篇中短篇小说。除去“江南三部曲”,他的另外三部长篇,也都不过是十万字出头的所谓“小长篇”。这份成绩单,放在不乏以千万言计、以“多”为能事的当代文坛,绝对算不得骄人。
如此说来,格非大约应该被归入“以质取胜”者的行列。均衡、稳定、有节制的文学品相,为格非积累下了良好的文学口碑———而且,这种口碑如今更多的是为后辈同侪所称道。这点很重要,事实上,检验一个作家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其对于后来者的说服程度。有多少昔日的“名家”,最终被后辈们遗忘和否定。所谓文学的传...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