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 尚书 》 “六体”争议考析

作者:朱岩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摘要:由古及今,学者对《尚书》“六体”意见各异,形成延续不断的《尚书》“六体”争议。争议的内在动因与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种联系的考察与辨析,既体现出中国古代经学、史学、文学间的紧密联系,又有助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深入,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

一、引言

长期以来,学界提及《尚书》的文体分类,大多离不开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引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所云:

道其常而作彝究者谓之“典”,陈其谋而成嘉猷者谓之“谟”,顺其理而迪之者谓之“训”,属其人而告之者谓之“诰”,即师众而誓之者谓之“誓”,因官使而命之者谓之“命”。

这一解释代表了学者对《尚书》“六体”的最普遍看法。史实...

二、“六体”争议考述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