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问史——科举制何以终结门阀士族

作者:李亚彬 来源:《博览群书》

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以时代思潮为纲,对中国哲学史作出原创性研究。《新编》共七册,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将前六册纳入《哲学史家文库》分上、中、下三卷出版。

东汉末年,中国社会出现了门阀士族。这是一个新兴贵族集团,以魏晋为盛,至隋唐逐渐衰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各国贵族统统夷为平民,只有皇位可继承,贵族基本消失。中国社会何以重新出现贵族,又在几百年后衰亡呢?在讲玄学时,冯友兰以门阀士族为玄学的阶级根源,阐述了它的兴起和发展;在讲作为宋明道学阶级根源的士的兴起时,阐述了门阀士族的衰落。在冯友兰看来,门阀士族之兴在西汉以来的察举征辟制,其衰则在隋唐实行的科举制。

汉初,刘邦选拔官吏的办法沿袭秦朝,重“军功”,即论功行封。高后及惠、文、景帝时期增设“任子”“赀选”。汉制规定:“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汉书·哀帝纪》注引《汉仪注》),即俸禄二千石以上官龄三年以上的...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