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唐一世,对边疆少数民族部落的统治思想,自太宗而成。太宗极为重视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3年),太宗言:“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此言是为自古之大一统观念之主要内容,视四海为一家。秦汉以来,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内涵愈加丰富起来。大一统观念应运而生,凡具备条件的中原王朝,非常乐于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招抚,把其纳入王朝的羁縻统治之下,而处于边疆之羁縻州则形成无形的防御屏障。
史继忠在其《试论西南边疆的羁縻州》一文中,概括唐宋政治区域时,把全国分为三个政治圈层:第一圈层为经制正州,特点为统一号令、法度、赋役、版籍皆入户部;第二圈层为羁縻州,特点为边缘地区内属的少数民族部族,虽设州县,但长官为部落首领,贡赋版籍皆不上户部;第三圈层,又为最外层,为难以辖治的少数民政权,诸如吐蕃、南...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