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感想

作者:王莹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曹全碑》又称《阳令曹全碑》《曹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丙辰造,出土于明万历(1573—1619)初年阳县旧城华里村,曾埋于渭水沙碛中,未经风雨的剥蚀,字画完好。碑高253厘米,宽88厘米,厚20厘米。19行, 每行45字, 全文849字。篆额佚失无存,书者不详。《曹全碑》出土后受到明末清初书家郭宗昌、王铎、郑簠、朱彝尊等人的青睐,他们纷纷临写,并为之鼓吹,引导了一个时代向汉碑学习的书学风气。

《曹全碑》为方首类石碑,方首类又称平首类,即指碑首平整,与碑身一体,为长方形。方首类碑首表现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无明显碑首,此类碑首与碑身融为一体,难以区分。如《李君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这些石碑密布碑文,碑面上部无任何装饰;另一种碑首明确,石碑碑体上部雕刻画像,与下部碑文存在明显的分界,易于区分碑首。《曹全碑》用笔圆润灵动、结体匀整舒展、风格典...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