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再论 刘心武 《班主任》的问题意识

作者:李聪聪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内容摘要:《班主任》在文学史上是以“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而得名的,并被看做是“伤痕文学”的滥觞在文学界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从《班主任》书写和呈现问题的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来重新审视这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一直被认为是新时期“伤痕文学”的启蒙之作。尽管在艺术上这部作品乏善可陈,但因为出现时期是在“文革”刚刚收尾的1977年,终究瑕不掩瑜,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而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就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一提到《班主任》就意味着它等同于启蒙。甚至在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等老生常谈的各种主义的庇护下这部作品还被推到所属时代的思想制高点上,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克罗齐所谓“一切历史即当代史”。《班主任》这部作品距今...

一.书写姿态问题

在对《班主任》的相关评价中,绝大多数都认为这是一部“新时期书写”的发轫之作,并呈现出一边倒的姿态。《文心...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