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春秋》笔法的直笔传统,“书法不隐”包含据礼直书和据事直书两种,而《左传》是“书法不隐”由“据礼直书”向“据事直书”的过渡。《史记》对《春秋》笔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为“实录”和曲笔,前者指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后者指寓主于客、寓论断于序事、侧笔。
作为史学话语,《春秋》笔法对中国史书的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从体例上说,《春秋》是编年史,采用编年体,而煌煌“二十五史”采用的是纪传体。但纪传体却是从编年体中演变出来的,如章学诚《文史通义·方志立三书议》所言:“纪传正史,《春秋》之流别也;……马《史》、班《书》以来,已演《春秋》之绪矣。”[1](P572)本文拟以《左传》、《史记》为例,借窥中国史学传统早期发展演变的历程,从而丰富深化中国史笔精神。
一、“书法不隐”
“书法不隐”语出《左传·宣公二年》孔子论董狐:“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2](P1867)“书法”...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