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羁縻制度承上启下,是中国民族政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宋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羁縻制度,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宽松——加强——废弃——再度加强——再度废弃——恩威并施、以夷制夷,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究其原因,与宋朝的国力与国家利益有关,也与自然条件相关。无论在当时还是从长远来看,均利弊参半。总之,羁縻制度是民族政策演变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推动了对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反思与探索。
“羁縻”一词首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此后,羁縻政策为历代统治者实行。至唐宋形成制度,普遍推行羁縻州制。①它上承秦汉土流并治的“边郡”、“初郡”制,下启元明土司制度及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政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北宋前期,宋朝统治者采用“重北轻南”的边疆治理方略。在西南,承袭唐制,采...
一、发展历程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