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现代汉语语气词意义主观性的主体差异

作者:刘承宇 伍小琴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文章旨在探討说话人在使用现代汉语语气词表达主观意义时的主体差异。研究表明:表达主观意义的语言手段多种多样,说话人为了实现交际目的需对其进行选择,这种语言选择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和话语功能的影响。文章尝试以语言主观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现代汉语语气词意义主观性的分析模式,然后对《雷雨》中语气词意义主观性的主体差异进行了个案分析。

引 言

语言不仅可以描写外在的物理世界形成客观命题,还可以外显说话人内在的心理世界形成主观意义。换言之,说话人在表述客观命题的同时也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739)。语言的这一属性称之为主观性。主观性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涵盖词汇、句法和语气等[2]。因此,说话人在表达主观意义时,需要对语言手段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是为了满足达意和表情的需要,实现交际目...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