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贺兰山岩画: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印记

作者:佚名 来源:《华舆》

贺兰山雄浑伟岸,巍峨高耸,不仅是大漠戈壁与塞上江南的交汇处,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贺兰山成为中华先民狩猎游牧、繁衍生息之地,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而贺兰山岩画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其中的重要代表。

中华先民的文化史诗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南北绵延200余公里的30余个山谷及山前洪积扇平原上,上万幅描绘狩猎、祭祀、娱舞、战争等场景以及动植物的图案,汇集成一座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岩画自发现以来就以其分布广泛、数量巨大、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时代久远而闻名于世,是研究远古时期人类生存生活及文化艺术等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岩画乃至世界岩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贺兰山岩画题材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贺兰山人面像岩画。其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是贺兰口,已发现有700余幅人面像岩画。这些人面像岩画形态各异,造型逼真,以“太阳神”为最杰出的作品。“太阳神”岩画刻制在距地面约20米高、正南朝向的石壁上,是贺兰口目前所发现人面像岩画中位置最高的一幅。岩画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十二道短线由双眼向外延伸至外部轮廓,与表示太阳光芒的二十四道短线相连,鼻子与嘴部的刻划浑然一体,两腮有圆点装饰,耳部下方有弯折线条装饰。整幅人面像神采奕奕、庄严肃穆,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关于“太阳神”岩画的文化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自然崇拜,是对太阳赋予万物生命的感恩并对其加以神化的一种反映;也有人认为由于太阳和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些部落将太阳视为保护神,并作为部落图腾或氏族首领加以崇拜;还有人认为,这幅“太阳神”岩画实际上是对生命的赞美。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