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寻城记 | 探古访幽·端午话吴

作者:佚名 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与很多地方纪念楚国士大夫屈原不同,在苏州,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


佳节之际

在苏州高新区的青山绿水间

开启一段寻古访幽的旅程

寻访历史里的吉光片羽

重温那段风卷云涌的争霸春秋



第一站

狮山

关于名称

狮山是狮子山的简称,古称岝崿山。山体起伏峥嵘,雄伟卓然,犹如一匹仰天长啸的卧狮。


据记载,吴王姬僚之墓就在狮山。唐代陆广微《吴地记》中写道:“岝崿山在吴县西十二里,吴王僚葬此山中。”而吴王僚之死也是颇具传奇色彩,鱼肚藏剑刺王僚的故事流传至今。



伍子胥原是楚国贵族,在楚国的权力斗争中,惨遭灭门,他为了避难逃奔至吴国。起初,伍子胥并未受到吴王僚的重用,他察觉到僚的堂兄弟公子光正在暗中招贤纳士,有意取而代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伍子胥将自己在民间结识的勇士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获取了他的信任。吴王僚极爱吃鱼,为了接近僚,专诸在太湖边苦学三月,练就一手烤鱼绝活。



公子光见时机成熟,安排了一场宴请,命令专诸假扮作送菜人员,将一把匕首藏在鱼肚之中骗过了侍卫。待鱼端至僚的面前,专诸破开鱼肚,拔出匕首刺死了僚。



僚死后,公子光自立为吴王,他就是吴王阖闾。阖闾死后与三千宝剑一道长眠虎丘,与狮山的王僚墓遥遥相望。


第二站

金芝岭

关于名称

阳山有座金芝岭。据《吴地记》记载,岭上的石头像金色盖子,状如灵芝,又有一说是曾有人在此采到金色的灵芝,故名金芝岭。


金芝岭下,曾有一条古陆道。这条古陆道是吴王阖闾下令修筑,用来运输兵马粮草的。阖闾上台后重用伍子胥,推行一系列政策使吴国迅速崛起。当时,阳山对防御西面的楚国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金芝岭作为阳山的关隘构件,自然也是“强吴”计划的重要一环。




当年,吴王正是靠这条便捷的陆道,西破荆楚,北威齐晋,使迅速崛起的吴国, 从中原诸侯眼里的一个蛮荒小国, 变成他们不得不承认的有实力争霸的“强吴”。


第三站

白马涧

关于名称

白马涧的涧水,是天平山、花山、支硎山、高景山的泉水在此汇合而形成的,特别清爽甘洌。吴王阖闾在此地开辟了吴国的养马场。


吴越争霸中,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军队后,越王勾践甘愿称臣入吴为奴,在吴王的白马涧养马场服劳役,每日蓬头垢面铡草、喂马、打扫马厩。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杀了勾践以免后患,可是夫差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为了骗取夫差的信任,勾践表现得极其卑微顺从,甚至主动尝夫差的粪便,帮他辨别病情。夫差相信了勾践的忠诚,最后将他放回了越国。



回国后的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计划之一就是献西施、郑旦两位美女于吴王“以惑其心”。


苏州东吴博物馆馆藏

“吴王画像镜”“忠臣伍子胥画像镜”

等文物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段历史


吴王画像镜·东汉


图案上伍子胥瞪目咬牙

须眉怒竖

体现了他刚烈正直的性格


忠臣伍子胥画像镜·东汉(局部)




当初,夫差是因为得到伍子胥的支持才得到太子之位,但后来夫差与伍子胥之间的裂隙越来越深,伍子胥被夫差赐剑自刎而亡。而吴国也被东山再起的越国打败。



一代枭雄最终挥剑自尽,据古籍记载夫差死后被埋在了大阳山。《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记,夫差死前曾掩面大呼:“我没有脸面见伍子胥啊!”


传说,伍子胥自尽那天恰好是五月初五,尸首被夫差命人抛入了江中。苏州的老百姓们就用箬竹叶和稻米做成香粽投入江中,保护伍子胥的身体不被鱼鳖伤害。这也是苏州百姓在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由来。





苏州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宝弦

设计:张尧

编辑:英智

编审:黄梅、焦玲

监制:夏燕燕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