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 “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汉以后,纸的运用比较普遍,印章才采取蘸上印色以后,钤盖在纸上的形式,后来又有了印泥。在这以前,文书大都写...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