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书道二十讲(五)·甲金文与大篆之道

作者:程方平 来源:《中国教师》

“书画同源”的说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容易被证实和普遍接受的。至今在世界一些地区残留的原始部族岩画和绘图器皿中,依然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正式文字出现前这些部族就是以此类文字记事、抒情和表达思想的。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活标本之一。可以说,人类探索文明之路的足迹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书道之源也从这里发端。

在中国,大约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遗址出土文物中,已经有类似或接近文字的符号(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刻画符号和大汶口陶器上的形象符号等),而且这些略微抽象的符号已经能与今天使用的文字息息相通了。这说明中国文字数千年的源流没有中断,造字、识字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

至今发现最早且相当成熟和系统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而且这种文字当时已被广泛应用。而从图画、符号到成熟的文字,它们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却没有一件有说服力的文物可以充分加以解释,...

由于甲骨文是清末民初才被学者们逐步发现和认识的,而且在已经出土的有限的甲骨文实物中,流失海外的就有近三万...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