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采风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还是习惯于面对面地咱俩去聊,完了之后把这些故事整理进行创作,对创作产生这种灵感。但是现在来讲这块比较难了,因为对那段文化历史了解,后来这些人就会很少很少。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多数都是跟这些老人去聊,这么多年就积累了这么多东西,听他们去讲故事。我们现在就是静下心来把这些所听到的故事,把它进行整理,把它整理成文案,要用我的泥塑艺术再现关东文化。
我们要想把它更多地文化展现而且让它渊源流长的话,我们就要给它更多的故事情节去创作它。比如说创作一些系列的作品。比如说冰雪系列的作品当中,我们融入现代性文化性的元素在里边,给人家一看,耳目一新。但是它还是用这种传统技法、传统文化来表现的。你不要老做很土的(作品)。时代在变,我们的技艺和我们的文化融合的一些东西也要与时俱进。
我喜欢孩子们。(和孩子们)共同在一起创作的时候,能激发很多灵感。你不能停留在你这个层面上。你一定眼睛不能往你上辈上来看,你要往下看,要看孩子们,因为他是未来的传承者。我跟他们经常在讲,泥塑的传承方式有很多,不一定你去当传承人,将来你可能去搞一些产业的模型设计,但是你是用泥做的,难道就不是泥的传承吗?所以说泥的传承不要就是做泥人。所以我们把手艺传下去之后,不管在将来,在哪个行业,它传承的都是这种我们祖传这种文化和技艺。有的人也在说叫人更多的记住东生泥人。我有的时候想,你记不记住东生泥人钟氏泥塑无所谓。但是你记住这种文化传承,这种精神、这种理念,足够了。
【记者手记】
传承的灵魂在于创新
“万物泥中出”。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泥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土至为重要。它为人们提供粮食,为人类提供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原料 。
对泥土了解的透,把握的深,让钟东生一生沉浸于泥塑艺术中。
钟东生喜欢祖传的这门民间技艺。但他从不抱残守缺。为了让泥塑融入到当代生活中,融入到艺术长廊中,他乐于从当代汲取营养。即使是刚刚接触泥塑的孩子们,他也觉得,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学习。
他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就越有生命力。他的创作素材取材于白山松水,他也始终不渝地讲着白山松水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去讲家乡的故事,用家乡的泥土去塑造家乡的文化。
对于传承,他有自己的理解:传承不限于技艺的复制,而应该是精神理念的接续。所以他在大学开设的民间工艺课受到追捧。
文化传承不拘泥于家族门户,而是敞开胸怀,拥抱未来。这样的非遗传承显然更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