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科协》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界转化深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7部委共同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

近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中国科技馆、浙江钱学森故居、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等140个基地入选,覆盖30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刊发入选基地简介,展示基地风采。

湄潭县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建设于湄潭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潭浙江大学旧址·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室旧址)内。


湄潭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境内现保存完好的三大文庙之一。1990年7月,湄潭县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建成“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使湄潭文庙得以保护和有效利用。湄潭文庙、天主堂、万寿宫等9处浙大办学旧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湄潭县科协


陈列馆共分为六个部分,依次是北庑、南庑、钟楼、鼓楼、大成殿和崇圣祠。该馆建筑总面积为2600平方米,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抗战时期大学西迁办学历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集文物展示、文物收藏、文物研究、科普宣传于一体。

80多年前,湄潭来了一支由浙江大学师生组成的“文军”队伍。这支队伍1937 年从浙江出发,行程2600公里,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全校师生迁至湄潭、永兴,办学七年之久,在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是精神”旗帜下,浙大汇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代精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两院院士中就有50多位都曾在湄潭生活、学习和工作过。这些科学家们在此教学、科研,在这片土地留下了宝贵的科研成果,留下了可贵的科学家精神。在湄潭,留下了竺可桢、苏步青、卢鹤绂、王淦昌、谈家祯、陈建功、贝时璋、李政道等50多位蜚声海内外两院院士、学界泰斗的足迹。


陈列馆2010年4月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11月陈列馆被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单位,正式实行免费开放;2018年被公布为遵义市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馆内有藏品154件/套、珍贵文物37件/套,举办展览2个,教育活动2次,参观人数14.1万人次。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科技传播中心 供稿
(部分内容来源于湄潭县科协)

购买阅读全文>>